分享內容

-
 
分享及資源
 
-
 

鄧美玲

「八和粵劇學院」第二屆(1982至1984年)畢業學員

"對於「八和粵劇學院」,
鄧美玲指出有不同的老師授課,
加上學費相宜, 能夠匯聚一群對粵劇有興趣的年輕人,
提供學習和接觸粵劇的機會,已是一樁美事。"

分享:

鄧美玲生長在藝術世家,她笑說在母親肚內,已聽母親梁少棠唱粵曲,舅父梁漢威、阿姨梁少芯、姨丈文千歲都是粵劇名伶,雖然從少已喜歡粵劇,但從未想過加入戲行。求學期間,鄧美玲已對表演藝術有興趣,經常參與唱歌、跳舞、話劇等演出。出來工作後,鄧美玲才投考「八和粵劇學院」。雖然舅父梁漢威是學校的副院長,但她也是通過報章廣告,才知道第二屆課程招生的消息。還記得錯過了面試時間,學校特別安排一節面試,主考有任大勳、麥惠文和梁漢威。經考核後,鄧美玲入了孝班,早上10 - 12 點上課,下午繼續上班。

學了兩年後,結業演出與李麗芬(蓋鳴暉)拍檔演〈打金枝〉;然後再報讀進修班,同學以第一、二屆的畢業生為多,包括:廖國森、衞駿輝、楚令欣、莊婉仙、裴駿軒等,授課老師有王粵生、任大勳和李艷霜。這時期,鄧美玲最深印象的是參與巿政局的戶外演出。當時巿政局資助及安排八和會館、龍翔劇團、韻文三個團體在他們旗下的公園演出。在天后誕神功戲旺場的日子,八和會安排粵劇學院的學生演出,鄧美玲表示當時有演出機會已是十分高興,還記得任大勳和王粵生兩位老師的關顧。

進修班以後,鄧美玲於1987 年與蓋鳴暉組「鳳朝陽劇團」,參加區域巿政局的新秀匯演,演出《牡丹亭驚夢》,全院滿座,當時興奮的心情至今未能忘懷。對於「八和粵劇學院」,鄧美玲指出有不同的老師授課,加上學費相宜,能夠匯聚一群對粵劇有興趣的年輕人,提供學習和接觸粵劇的機會, 已是一樁美事。還記得黃炎先生(八和第19 - 21 屆主席),口袋中經常放著幾名出色學員的相片(當然包括鄧美玲),遇上大老倌,便介紹這些新人,也會安排大老倌看新人的演出。事實上,粵劇學院畢業的新人,有了演出經驗和界內聯繫,對日後發展也有正面的作用。鄧美玲回憶道,當年「雛鳳鳴劇團」需要演員,經理黃肇生便與劇團中人到學校看一批新人,同學李婉誼、盧麗斯等,便因此加入了「雛鳳」。

90 年代,鄧美玲在馬國超先生(八和第24 - 25 屆主席)的邀請下,當上了百麗殿的第二花旦,一演便是兩個月,演出的老倌有文千歲、吳仟峰、謝雪心、吳美英等。雖然享受演出,但當時的鄧美玲仍未決定全職投身粵劇。鄧美玲坦言80 - 90 年代的確是粵劇的低潮,但她從未停止演出,也有自組劇團, 慢慢有較多的演出,終於在1997 年全職投入粵劇。2017 年1 月,獲得香港電台第五台「戲曲天地梨園之最2016」的「梨園之最 正印花旦」獎項。這獎項見證了鄧美玲於2016 年的努力,她是該年度演出最多的花旦。

由「八和粵劇學院」開始學戲,有了演出經驗,加上不懈的努力,慢慢被觀眾賞識和肯定,鄧美玲直言當中也有不少辛酸。但她坦言「粵劇的內涵太豐富, 是可以窮一生來追尋的藝術」,憑藉對這門藝術的熱愛和追求,讓美玲姐能夠奮進下去。